槟榔 Areca catechu L.


  • 门: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
  • 亚纲:棕榈亚纲Arecidae
  • 科:棕榈科 Palmae
  • 种:槟榔
  • 纲: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
  • 目:初生目 Principes
  • 属:槟榔属 Areca









槟榔又称槟榔子、大腹子等,是中国四大南药之一,在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还将它的果实作为一种咀嚼嗜好品。槟榔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各省居民迎宾敬客、款待亲朋的佳果,因古代敬称贵客为“宾”、为“郎”,“槟榔”的美誉由此得来。


目录

分布范围

产云南、海南及台湾等热带地区。亚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。


形态特征

茎直立,乔木状,高10多米,最高可达30米,有明显的环状叶痕。叶簇生于茎顶,长1.3-2米,羽片多数,两面无毛,狭长披针形,长30-60厘米,宽2.5-4厘米,上部的羽片合生,顶端有不规则齿裂。

雌雄同株,花序多分枝,花序轴粗壮压扁,分枝曲折,长25-30厘米,上部纤细,着生1列或,2列的雄花,而雌花单生于分枝的基部;雄花小,无梗,通常单生,很少成对着生,萼片卵形,长不到1毫米,花瓣长圆形,长4-6毫米,雄蕊6枚,花丝短,退化雌蕊3枚,线形;雌花较大,萼片卵形,花瓣近圆形,长1.2-1.5厘米,退化雄蕊6枚,合生;子房长圆形。果实长圆形或卵球形,长3-5厘米,橙黄色,中果皮厚,纤维质。种子卵形,基部截平,胚乳嚼烂状,胚基生。花果期3-4月。


生长习性

喜高温湿润气候,耐肥,不耐寒,16℃就有落叶现象,5℃就受冻害,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—28℃。年降雨量1500—2200mm地区适宜生长。幼苗期荫蔽度50%—60%为宜,成年树应全光照。以土层深厚,有机质丰富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。种子有果肉后熟特性。


主要价值


槟榔味苦、辛、性温;具有驱虫、消积、下气、行水、消肿、截疟的功效主治虫积疳疾、食滞不消、脘腹胀痛、泻痢后重、大便秘结、疝气、脚气、水肿、疟疾。


储藏信息


序列号 采集地 采集人 采集时间 份数 储藏方式

暂无信息










槟榔
浏览次数:
发布时间: 2016-11-12 14:12:00
创 建 者: 国家南药基因资源库